景点介绍
无量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建立,2000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335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物种。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南部景东县境内,地处无量山狭长山地的中上部。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为中山峡谷地区,系云岭山脉南延两大分支中的西支山脉,与东支山脉哀牢山平行。地势为北高南低,中间高两头低,山势陡峭,险壁耸立,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数座,主峰猫头山与澜沧江河谷相对高差达2300米。气候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年均温18.3℃,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无量山两坡气候存在一定的差异,西坡年降水量高,但温度偏低。气候垂直分布明显:东坡海拔1100~1800米为南亚热带气候;1800~2200米为中亚热带至北亚热带气候;2200~2900米为暖温带气候;2900~3306米为温带气候。西坡澜沧江深度下切,焚风效应显著,在海拔1200米为干热河谷气候,其他各带与东坡接近。无量山东西两侧有河流20余条,分别与川河和澜沧江组成羽状水系。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500多种。区系成分组成复杂,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①东坡海拔1300米以下为农业区,产香蕉、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
②海拔1300~1800米为思茅松、季风常绿阔叶林;1700米为云南松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③海拔2200~2700米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④2600~2900米为云南铁杉针阔叶混交林;
⑤2700~3000米为山顶苔藓矮林;
⑥3000米以上为杜鹃灌丛。
西坡海拔1200米以下澜沧江河谷为干热稀疏灌丛。其他各带与东坡大致相同。
国家保护植物二级有水青树、长蕊木兰;三级有红花木莲、大叶木兰、景东翅子树、顶果木、林生芒果、千果榄仁、红椿、龙眼、大王杜鹃、云南榧树、黑节草、白菊木等。
珍贵树种有多花含笑、福贡玉兰、云南红豆杉、马蹄荷等。
在海拔2500~2900米的山脊,有原始的云南铁杉林,呈纯林分布,无量山为云南铁杉分布区的最南缘,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鸟类有271种,兽类有珍稀濒危的黑长臂猿、蜂猴等。区内约有400多只黑长臂猿。有“画眉之乡”的称号。
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黑长臂猿、蜂猴、豚猴、虎豹、云豹、菲氏叶猴、红腹角雉、黑颈长尾雉、绿孔雀、蟒;二级有猕猴、短尾猴、金猫、大灵猫、水鹿、斑羚、穿山甲、白腹锦鸡、白鹇、绯胸鹦鹉、雀鹰等。
(一)蜂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又叫懒猴,灵长目,懒猴科。体长320~345毫米,头圆,体形粗短,耳小,眼大而圆,善于夜间视物,尾极短,身被有厚密棕灰色短毛,眼周围为黑褐色。蜂猴为夜行性树栖动物,白天躲藏在树洞中睡觉,夜间出来觅食,主要以昆虫、野果、树叶、嫩芽、小鸟、鸟卵等为食。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怀孕期5~6个月,每胎1仔,哺乳期3~6个月。寿命10年左右。
(二)豚尾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又叫平顶猴,灵长目,猴科。体长54~62厘米,尾长12~17厘米,通体浅黄褐色,头顶毛短,辐射排列成一棕褐色平顶区,似帽状;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尾端的毛长而蓬松,形似帚状。尾常常上翘呈“S”型。有群栖的习性,在地面活动时间较长,取食热带果实,也捕食昆虫及小鸟。
(三)黑颈长尾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又名花地鸡,哑吧鸡。鸡形目雉科。雄鸟体长约60 厘米。冠羽为橄榄褐色,上背呈栗色,下背和腰夹杂以黑白横斑,颈侧为铜蓝色,腹和两肋为栗色。雌鸟体羽棕褐色,布以黑斑纹,上背有白色矢状斑。栖息于800~3000米的多岩山坡上的开阔草地或稀疏树间,飞行较低而缓慢,主食浆果、种子、根、嫩芽、叶及蠕虫、昆虫等。在地面或裸岩隙中营巢,每窝产卵5~6枚。
(四)水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又名黑鹿,春鹿,偶蹄目,鹿科。体型粗壮,颈长,具有长而蓬松的鬣毛,尾很长,且密生长而蓬松,显得尾很粗大,雄鹿具角,共分三叉。栖息在海拔1400~3500米的针叶林或阔叶林,而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要栖息地。夜间活动,行走时习惯尾翘立。有群栖的习性,通常结成几只或十几只的小群体。食物以青草、树皮及竹笋等为主。秋季交配,产仔多在4~5月,母鹿有带仔鹿一起活动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