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浙江 >台州 >观夕洞
观夕洞

观夕洞

  • 等级: 暂无评级
  • 地址:浙江·台州
  • 开放时间: 暂无
  • 景点介绍

    观夕洞是一个洞群。在长屿硐天,这样的洞群数以百计。洞连着洞,洞套着洞,洞迭着洞,大大小小一串串的洞组合一体,是之谓洞群。洞是岩洞,岩质坚白,不朽不粉;形如张开的布袋,口小,肚圆,底平。洞是千年之洞,阅尽沧桑,任游人如鲫,敞口而无言;听凭百般指点,侧目冷对,说不尽气静神闲。
    山是青山,葱茏如染;水是绿水,潺爰成声。沿山脚盘旋而上,穿过浓荫如盖的桔林,转眼就到了洞前的停车场。人到洞前,入洞的台阶也隐约可见,洞却声色不动,还是葱茏的山,潺爰的水……
    涉过水流漫泻的台阶,石洞就在眼前,藤蔓蒙络,如髯须披垂;洞口翕合两似,仿佛欲言还休。步入洞内,便是一段水上石廊,水广数亩,深约丈余,桥底贴水,扶栏而立,游鱼都要吻着鞋边了。这水聚于洞内,清冽可人,全不似出山之水的那般污浊;看鱼儿摇尾而来,掉首而去,潜底而藏,啜水而翕,俨然一副桃花源中不知世乱的怡然自得状。“观夕洞”就题在入口的这个大穴里。洞口朝北,透顶露天的半边也面向西北,只有夕阳才能给这洞群带来些许光亮,名之“观夕”,正得其实。走过水廊,更为高旷,也更为敞亮,这是一个足可容纳数千人的洞厅。大厅中央,高及一人的莲花宝座和高及数人的开怀弥勒,由整块巨石雕成,汇聚着透露处的四面佛光,正宽容大度地笑纳一切。大厅往右,几十个台阶上去,是一个租借游船的平台。平台百十个平米大,平台下面,竟是一方更为清冽的水面,停泊着七、八艘小船,尽里往左,隐约可见似能走船的通道。船可脚踩,也可手摇,初为艄公,进退无据,欲进而退者有之,欲左而右者有之,更有原地打转不知所措的,笨拙之态,不一而足。惊笑、喜笑、嘲笑、嗔笑……笑成一片。船入狭道,扶壁可行,而桨舵也有些听话了。近百米长的通道,最宽处能让两船擦舷而过,狭窄的地方只过得了一艘船。好在洞里有两条通道,船尽可在洞里周旋。洞的尽头又是一个百十平方大的水面,可以离船上岸,岸上有供人歇息的帐篷、桌椅。里面全靠灯光照明,否则,绝对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这是硬生生从山肚里凿出来的洞,既无来的源,也无出的流,千百年的石洞,便是千百年的积水,死水偏又不腐,清纯犹如处子,兴许是不入尘世的缘故罢,不然,就太不可思议了。
    原道走回弥勒坐镇的大厅,取道往左,钻出一段黑矮的穴窟,只见立壁如环,滴珠如帘,北面山壁敞开,和外面一个彻底露天的洞体相连,上是一方蓝天,下是在洞底营造出的花木园林。由这再往左,拐过一道石门,就是一直向上的路。这里洞洞相迭,下洞的顶,就是上洞的底;上洞的顶,又是更上面的那个洞的底,于是,各色奇观应景而生。底洞有一个深潭,蓄着千古积水,深暗而黑,黑不可测;缘级登至上洞,洞底围一井圈,扶栏一看,正对着底洞那遥不可及的一潭黑水,名之曰“悬空井”。“悬空井”往上,再登一洞,洞中有一口荣膺世界吉尼斯记录的石碗;巨石雕成,碗径数米,碗底有一龟,意取吉祥,自不待言。挤在游人中,抚碗而叹,恐怕只有一个饿怕了的民族,才会有凿口巨碗以祈温饱的创意。看着一个个在石碗边笑着留影的游客,正应庆幸我们终于生活在一个远离饥饿的时代了。由石碗北侧而上,有一座别致的石桥。桥下,千仞深渊,是几个石洞相通而成;桥的另一端,却是悬崖绝壁。世上还有别的通向绝壁的桥吗?更让人费解的是把这断桥命之为“心桥”,一个奔放、遒劲的“心”字,敷以腥红浓漆,镌刻在桥对面的绝壁上。它暗示的究竟是人心险如渊,还是人心隔如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让朋友取了个角度,以这无津可渡的桥和腥红如血的“心”为背景,留了个影,说不清是自慰、自省,还是自警,更不知道这是不是有违造桥题字者的初衷。桥边的路沿壁而凿,路的一侧虽然护以石栏,毕竟下临千仞,走近心桥,总不免叫人心寒股战的。原道回来,绕过石碗东行,是一条必须躬身而行的石道,路往上走,却越走越潮湿。走出石道,才知是一个泉声叮咚的石穴。水从丈余高的穴顶滴落,滴在一块古铜钱形状的石雕上,石雕中间的方孔不时溅出晶莹的水珠,叮咚作响,正应和石壁上的四个字——“泉声石韵”。走近石雕,只见铜钱上有四个俊逸醇美的古彖——“政和通宝”。据说,清理这个石穴时,发现一枚“政和通宝”的古钱。“政和”是北宋用过的年号,取其意“政通人和”,正可喜贺硐天之兴。于是,依势凿石,成此一景。从这个石穴出来,还有几个大洞,绕壁而登,不觉得有些累了。走出洞口,竟然已近山顶。晚秋的凉风迎面扑来,拂去一路登攀的燠热。山顶小坐,可以看到对面山坡上的点点洞穴,那漫山遍野的数百洞群,又会有几多奇景?真不免叫人心驰神往……
    这些座落在浙江温岭的石穴,原本是温岭人为凿石谋生而留下的矿洞。此地的采石业,起于晋,歇止于近十年。至今还能在个别洞穴看到采石作业的场面。石钎锵锵,石尘弥漫,采出的石材,被简陋的吊车吊出矿洞,搁在木制的手拉车上,由人用肩膀顶着车把,车后用绑着的木块抵着地面,沿着坎坷的山道,颠簸到山脚……千余年来,祖祖辈辈的温岭人就在这样的艰险、繁重、落后几近于原始的劳作中讨生存,一锤锤,一钎钎,圆不了一代代食能裹腹、衣能蔽体的美梦,却营就这样一座凝聚着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石头的宫殿,一座昭示着人类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的丰碑。温岭,古称太平,读《嘉靖太平县志》,长屿硐天所在的石仓山,只被修志者作为采石之所聊书一笔,并不当作名胜看,今天却成了赫然有名的省级风景区。陶说,你要是有两块面包,就拿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精神的粮食。我们手里有了可以用来换水仙花的面包,却是近年来才有的事。采石的石仓山,曾是温岭人的一块并不甜美的面包;而今的长屿硐天,则绝对是世人面前的一朵极富神采的水仙花。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凡梦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