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攻略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2021-09-07 16:37:04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塔吉克男人表演牦牛叼羊牦牛叼羊是全国唯一一项由塔吉克族开展的民间体育项目,选手要把所叼的山羊扔进自己挖的坑里就算获胜。骑牦牛叼羊不同于骑马叼羊比速度,而是宛如一场群牛相斗的表演,选手们凭智慧和勇敢取胜。(摄影/夏建国)


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被称为“高山上的雄鹰”。他们自称为鹰的传人,吹起鹰笛,跳起鹰舞,升华为一种图腾在高原上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力量之源。热斯喀木是帕米尔山中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仅有两百多人居住,却保留了塔吉克族最原生态的文化;他们依然停留在人类的“黄金时代”,在山谷中孤独地延续着自己的传奇。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河谷桥上放牧回家的羊群塔吉克人放牧的牲畜主要有牦牛、绵羊、山羊、马、驴、骆驼等,这些牲畜为塔吉克族牧民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大部分物质来源。春耕播种结束后,牧民们会带着毡房,赶着畜群去高山草原放牧,既可避免山谷中的庄稼被践踏,还可让牲畜过夏上膘;秋收入冬后,则带着畜群回到定居点生活。(摄影/孟戈)


地标
世界屋脊的神秘仙境
帕米尔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虽是干旱区,却被成为“万水之源”;地属高寒荒漠,但又是塔吉克人心中的“世外桃源”;既是中国西极的“重瓣莲花”,又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

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模糊的道路像迷宫一般延伸至帕米尔的心脏——热斯喀木。爬过无数高山后,夕阳西下时终于到达了热斯喀木,这座藏匿于山谷间的村落。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夕阳像海水一般浸泡着村落。在空旷的山谷中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矮小的灌木。因为缺少木材,所以村民的房屋只能用石头来修建。山谷,石屋,羊群与村民都被镀上灿烂的金黄,氤氲着一种神秘仙境的色彩。

下到山谷后,伊力亚和村里人相互用右手捂着心口问候。装束奇怪的我引来一只黄色大狗冲到我面前呲着牙狂叫,我站在原地紧紧地抓着背包,随时防备它扑上来。正在僵持时,一个塔吉克女孩跑过来抓住狗,胆怯地望着我。伊力亚走过来向我介绍这个女孩,说她叫热娜,是族长吐尔地白克的女儿,就要成为新娘了。这时热娜羞怯地对我点点头,牵着她的狗跑开了。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塔吉克女人精美的帽冠
塔吉克人属于欧罗巴人种,高鼻深目,黑红色的面孔上有一双碧蓝的眼睛。女人们喜欢穿大红的衣服,戴华丽精美的帽冠——“库勒塔”。这种花帽圆顶箩形,帽额边用白布作底,其上刺绣精美图案,以黑色和红色等重彩纹为主;戴“库勒塔”时,上面罩上金黄色或红色的艳丽纱巾和各种银饰;节庆盛装出行时,还要在“库勒塔”帽沿上加缀一排叫“斯力斯拉”的小银链,戴大耳环,脖颈上再绕多道珠玉项链,胸前佩戴叫“阿勒卡”的很大的圆形银制饰物。(摄影/周敏强)

这里的妇女都喜欢穿红色的服装,而男子基本都是绿色的大衣,在灰色的山谷中分外显眼。伊力亚一路和村民们握手相互问候,向村里的长者介绍我这位远方的客人。塔吉克人属于欧罗巴人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高鼻深目,肤色白皙。在那些黑红色的面孔上有着一双碧蓝色忧郁的眼睛,闪闪烁烁深不可测,仿佛可以从中看到帕米尔的渴望与忧伤。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慕士塔格峰与喀拉库勒湖
慕士塔格峰、喀拉库勒湖和帐篷炊烟的组合,构成了帕米尔高原上最经典的美景。呈放射状分布的冰川自7000多米的山顶辐散到约5000多米的高度,是这位冰川之父的“白发三千丈”;冰川融水孕育的高山湖泊清得碧绿,洁如明镜;帐篷里飘出袅袅炊烟,一片温馨、恬静、和谐的景象。“山水钟灵秀”,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和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都表现了帕米尔“此景只有天上有”的风光美景和“云彩上的塔吉克人”的民族风情。(摄影/孟戈)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塔吉克人的羯盘陀国都城
塔什库尔干,突厥语意为“石头城”,就是来源于这个著名的古城遗址。汉代时,这里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在朅盘陀时期,开始大规模建造城廓;唐朝政府统一西域后,在这设有葱岭守捉所;元朝初期,大兴土木扩建城廓;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在此建立蒲犁厅。这里是扼守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交汇点,通往帕米尔高原的几条峡谷通道的交汇处,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玄奘在这里留下足迹,马可·波罗也到过这里。(摄影/沈桥)

历史
石头城里的王冠传奇
塔吉克人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他们的房屋全部采用泥和石头砌成,依然坚守着祖先羯盘陀人的遗风,住在石头搭建的居所里;男女都喜欢戴着漂亮的帽子,延续着这个族群的“王冠”传奇。
年轻的伊力亚身上有着一种独特的忧伤,这也使得他与村民们略微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除了教书与照顾自己的11只羊外,就是带着我走访每户的老人。塔吉克男人每天一项必做的事就是走访每一户老人之家,向老人送上自己的问候与祝福。塔吉克人相见时,晚辈吻长辈的手心,长辈吻晚辈额头,表达亲切之意。平辈间的男子相互握手,并俯身互吻手背,女人之间则行碰鼻礼。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塔吉克人的民居“蓝盖力”塔吉克人从事农牧兼营的经济生产,他们的居住是半固定式的,一般在村中建有固定的房屋,在牧场还有专为放牧修建的住所。他们自立修建的房屋多为木石结构,墙底部用石块砌成,上面部分用土坯建造。每家自成院落,一般都建有住房、厨房、牲蓄圈等;住宅最主要部分是正房,称之为“蓝盖力”,大都是正方形平顶房屋,屋顶部由主梁、副梁和木椽构成。椽子上铺苇席,再架树枝、抹草泥,厚而坚实;屋顶兼作晒台用,可以晾晒粮食等物。(摄影/周敏强)塔吉克人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塔什库尔干,突厥语“石头城”之意,大石岭的石头城就是塔吉克人祖先建立的王国。世事沧桑,现在的石头城内除了还有一些佛庙、民居的遗迹外,就只剩下大大小小的石块和土坑了。在热斯喀木,我发现村民建造的房屋竟与石头城的构筑方式类同,全部采用泥和石头砌成。今天的塔吉克民族依然坚守着他们祖先羯盘陀人的遗风,住在石头搭建的居所里。我问斯拉木“塔吉克”一词在有何特殊意义?他睁开眼睛,指着自己头上的“吐巴克”(男子高统帽)骄傲地说:“我们的族称就是‘王冠’之意”。我后来在塔吉克族学者西仁·库尔班的《中国塔吉克族》一书中找到了答案:塔吉克出自“塔吉”一词,是由伊朗语“塔吉达尔”(戴冠之人)、“塔吉叶克”(独一无二之冠)等词逐渐变化而来。现在,塔吉克族的男女也都喜欢戴着漂亮的帽子,延续着这个族群的“王冠”传奇。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阳光下收玉米的塔吉克人塔吉克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由于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农业相对比较落后。许多土地只能种一年歇一年,较好的地种两年歇一年。当地人普遍种冬小麦,夏季麦熟之后种小米、玉米等。他们也注意轮作,如某块地第一年种麦子,第二年改种玉米,以提高产量。(摄影/孟戈)


信仰
高原之鹰的太阳崇拜
自由翱翔于雪山之巅的山鹰是塔吉克人的图腾崇拜。他们艳羡于鹰的速度与技巧,钦佩于它的勇猛和刚强。于是吹起鹰笛,跳起鹰舞,以期从鹰的身上获得在帕米尔高原群山中生存的力量。

然而,想要得到一只猎鹰并不容易。塔吉克男人会去鹰巢中挑选雏鹰。鹰巢都筑在悬崖上,所以他们必须用绳子捆在腰间,将整个人吊在崖壁才能捉到雏鹰。将雏鹰拿回家后就要开始驯化,当雏鹰的羽翼长得丰满之后,再用活物训练它捕食,直到可以和牧人一同出外打猎。一只鹰的寿命通常是40多年,但塔吉克男人一般在鹰长到10岁左右就将其放掉,因为那正是鹰生育后代的年龄。


养鹰是件十分奢侈的爱好,一只鹰每天都要吃掉一斤肉,在热斯喀木只有相对富裕的人家才有猎鹰。我在村里见过最漂亮的猎鹰是达德力夏家的猎鹰。他家的猎鹰虽然不大,但我一直不敢靠近。它的眼中流露着凶光,只要我敢靠近它的主人一点,就做出攻击的准备,而达德力夏看到我害怕的样子就会哈哈大笑。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正房里的回形灶台和天窗
因高原气候寒冷而又缺乏燃料,房子低矮才会暖和。塔吉克的住房内在屋子当中开了一个天窗,通风透光,屋中央对着天窗处建有一个高高的土灶台,在灶台四面筑有土炕,围成“回”字形,土炕上铺有毡子、羊皮或毛毯,用餐时全家人盘腿坐在炕上,围成一圈,很少使用桌椅板凳。正房是塔吉克人家庭的主要起居地,全家人的休息、吃饭、日常活动主要在此,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也都在这个房子里进行,故又称为“麦丽开吾依”(意为庆典之屋)。(摄影/周敏强)
在热斯喀木,我欣赏到了最纯正的山村鹰舞。肖公巴哈尔节(春节)当天,全村人聚在一起,高亢得近乎凄厉的鹰笛就响彻全场。随着鹰笛和手鼓的节奏,男女成双翩翩起舞:男子双肩上下抖动,双臂起伏翻飞,如山鹰展翅,时而俯冲,时而滑翔,舞姿矫健,粗犷;女子双手敞开高高举起,随着节奏从里向外翻旋,犹如煽动的翅膀,动作柔媚,婀娜多姿,与男子的雄健舞姿配合默契,珠联璧合。
鹰舞的伴奏乐器也与他们崇爱的山鹰紧密相连。鹰笛,就是用鹰的翅骨镂刻而成,仅有三个音孔,吹奏起来音色明亮高亢,凄情激越,好似长空鹰鸣。塔吉克人为何如此崇拜鹰?新疆大学的教授西仁.库尔班是专门研究塔吉克文化的学者,他认为:“鹰舞最初是敬神仪式和宗教庆典,用以表现自己与图腾之间的神秘关系。塔吉克民族经历了拜火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原来的图腾已被遗忘,但其影响仍然存在,鹰舞即是其中之一”。

肖贡巴哈节上的叼羊比赛
“肖贡巴哈尔”,塔吉克语是“迎春”、“新年”的意思。过节这天恰是农历的春分,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塔吉克人将这一天看作是祝愿实现新年美好愿望的日子,会举行歌舞、叼羊比赛。叼羊是一项对抗性强的运动,参赛者既要有强壮的体格,又要有娴熟的骑术,才能驰骋拼搏,夺得胜利。(摄影/杨昌盛)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生活
人类栖居的黄金时代

每天清晨青草的体香与玫瑰色的晨曦伴随着羊群离去,头羊带领着羊群在山谷间进食。帕米尔似乎还处于一种男权时代,男人们劳作的范畴划出明确的界限,比如祭祀,宰羊,开水渠,寻找走散的羊群等。男性在家中有着绝对的权威,是一家之主,决定一个家庭的选择;而妇女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挤羊奶,做饭,抚育子女等。累累大山之间,一幢简单的石屋何其脆弱,薄薄的屋顶之下却有生命气息的流溢,而一个女人则是这个家得以成立的最重要的原因。高原上的人们相信,一个男人的人生,是在他娶一个女人成家的时候才开始的。


达德力夏走遍附近山谷也没有发现羊群的骸骨。羊群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失去后就等于没了生活的支柱,年幼的女儿,茫然的妻子都等着他来照顾,生活似乎走到了极限。达德力夏离开了热斯喀木前往喀什。他需要去喀什打工来重新建立自己的羊群。然而他去喀什半年后又回来了,没有一分钱,只带回了饥饿的肚子。
达德力夏的喀什经历在城市人的眼中再正常不过了,不懂法律,没有合同,性格温顺又乐观,他依靠什么来得到他的酬劳?然而当我和达德力夏聊起喀什的经历时他却非常高兴,说起喀什的那些“奇闻轶事”依然很开心。但他说那里不是帕米尔,没有自己的家。他回到村里后,大家一起喝酒跳舞庆祝他的平安归来。他和村民尽情享受欢聚的喜悦,在宴会结束后用自己仅有的积蓄买了一只猎鹰。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塔吉克男人温馨的吻手礼
塔吉克人的礼俗非常奇特,饶有风趣。一般两个男子相见,先是握手,然后同时举起握着的手互吻对方手背。不同辈份的人见面,长辈亲吻小辈的额头,小辈亲吻长辈的手心;妇女们见面时,长辈吻小辈的眼睛或额头,小辈吻长辈手心,与长辈行贴面礼并抚摸对方面颊。平辈女人相见,互吻面颊,近亲则互吻嘴唇;成年女性与男性相见,女性要吻男性的手掌,男性回报以抚摸对方面颊。若年龄相近,女子对男子行吻手礼后,男子以手触女子头部行相见礼。(摄影/周敏强)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梳妆待嫁的塔吉克新娘
塔吉克人的婚礼要热闹庆祝三天:第一天男女双方各在家里准备菜肴,亲威开始前来贺喜,礼品一般是4?6个馕,在馕上摆放衣服、日用品或首饰。母亲或长嫂在礼品上撒面粉,以祈吉祥。;第二天男女双方亲友各在本村唱歌跳舞,热闹祝贺;第三天是迎亲的日子,新郎会骑马或开车来迎娶新娘。(摄影/李翔)

婚礼
一个女人的分界人生

塔吉克女人的一生,以出嫁前后为两个不同的人生分界:未出嫁前,好姑娘的标志是勤快,一生所要学的生活技能都在这时完成;一旦出嫁后,回娘家的机会很少,而是自觉勤勉地操持着家务。


村里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热娜的婚礼,对于这个只有两百人的村落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是整个村落的节日。热娜就要出嫁了,虽然她才16岁。热斯喀木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从模糊的孩提时代到成人只有短暂的几年。没有学校,只有伊力亚这个“赤脚教师”,童年的记忆像风吹过这片山谷一般不留痕迹。


要嫁人了,但热娜丝毫没有一丝做新娘的喜悦。她向我抱怨大家都在为她的婚事忙碌,没有人理她,就连平时的玩伴也都不理她了。我问她喜欢自己的丈夫吗?热娜抱着她的狗说不知道。16岁在帕米尔是正常结婚的年龄,热娜的丈夫是一位21岁的塔吉克青年,小伙子脸上的青春痘透着和热娜一样的茫然。


塔吉克女人的一生,以出嫁前后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分界。未出嫁前,好姑娘的标志是勤快,绝少出门,作为一个女人一生所要学的生活技能都在这一个阶段完成。一旦出嫁后,回家的机会很少,除非有特别需要的理由。一旦出嫁,持家为本,勤勉在一个出嫁的塔吉克女人身上更主要的是一种自觉。若有女人在场,一个男人烧茶或提起壶倒茶,所有在场的女人会感到一种本能的不适应,角色的根深蒂固已成为每个女人对命运的自觉认同。


塔吉克人的婚礼至今保留着浓郁的生命暗喻。男女双方的代表约定婚期要宰牲,结婚三天,男女沐浴之后,更衣之前要宰牲,大典之前还要宰牲,无不渗透人们对生命欢悦的膜拜。此间,又以新娘的所有活动更具庄重意味。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草地上刺绣玩耍的母女
在塔什库尔干各地,可以随处看到闲下来的女人三三两两坐在一起刺绣的闲适场面。塔吉克姑娘都精于刺绣,她们在帽冠、衣饰、被褥、围裙上绣上美丽的图案。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赋予刺绣纹样以无穷无尽的启示,纹样绣饰没有任何做作痕迹,一件件绣品如天生地设一般,充满了富丽之美。虽然所处的环境艰苦,内部世界色彩单调,但绚丽的服饰和丰富的手工艺品起到了和自然平衡的作用,她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把生活演绎得色彩斑斓。(摄影/潘静)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帕米尔高原上的一户人家
在艰苦的高寒山区环境中,小家庭难以克服风雪严寒和资源贫乏等困难。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方式,使塔吉克族传统的大家庭形式得以维系和保持。这里的大多数家庭仍然是几世同堂,常会看见那种老少相依为命、融洽和睦的场面。辈分最高的男子主持生产活动和家庭生计。父亲向儿子传授畜牧业和农业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母亲负责教导女儿,教她们挤奶、烹任。(摄影/周敏强)

未来
一个族群的飞翔梦想

村民们开始规划族群的未来,纷纷把孩子送往塔什库尔干去接受现代教育;政府的卡车艰难地穿梭于帕米尔高原的各个村落,将那些愿意接受教育的孩子接往县城,让小鹰飞往更广阔的世界。
伊力亚趴在土床上盘点着他收到的学费,几袋青稞与一只牦牛腿。他抽着土烟,煤油灯晃动的火光把他瘦弱的影子夸张地刻在石墙上。他让我讲讲外面世界的故事。我说了很多外面的事,但他都没有兴趣,很久后他抬起头让我说说外面女人的事,我们相互望了一眼都笑了。只要两个男人在一起就无法回避女人这个话题,我和伊力亚也一样。
伊力亚似乎并不爱他的家园,他断断续续斯地说着热斯喀木。他说这里什么都不好,寒冷的天气,贫瘠的土地,冰冷的石头。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群山阻挡着村里与外面世界的交流。在他的言语中隐约带着一种怨恨。他向我说起了喀什,他所去过的最遥远的城市,念念不忘地说喀什什么都比这里好。最后我问他想过离开吗,他慢慢地沉默了。
苦难的对面就是希望与欢乐,塔吉克人的痛苦是压抑的,而他们的喜悦则是狂放的,就如同那些灰色山谷中的红色装束。严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塔吉克人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情感上都紧紧相依。族长吐尔地白克家举办了一场舞会,是献给阿瓦罕的。阿瓦罕的儿子阿里年初生病去世了,他是老人唯一的儿子。村里举办舞会一是祭奠逝去的阿里,二是鼓励年迈的阿瓦罕。
吐尔地白克家门口人们开始唱歌跳舞,鹰笛声响起,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山谷中,村民们跳起欢快的鹰舞。帕米尔的圣山挡住了人们的目光,人们希望能像鹰一样看到这个高原之外的生活。伊力亚也在人群中兴奋地跳着,挥舞着双臂。阿瓦罕没有加入跳舞的队伍,收起眼泪独自离开。我跟随老人回到她冷清的家中,在家门口为她拍照。那个沉默的、饱经沧桑的老人抱着孙女凝望着我的镜头。一瞬间,这种人性的力量让我终于明白了塔吉克人对于家园的爱。

翱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人


外坐着玩耍的小学生

塔吉克牧民们常年在雪域高原上放牧,羊群停下来在哪里吃草,他们的家就安在哪里。交通条件艰苦,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很多适龄孩子待在家里无法上学,有的只能在条件十分简陋的“马背小学”或“帐篷学校”读书,难以接受到完整的教育。2009年,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修建了现代化城乡寄宿制小学,并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贴,让全县境内各个角落的孩子告别深山、峡谷中简陋的校舍,来到县城接受系统、完整的义务教育。(摄影/周敏强)


专题链接:新疆旅游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凡梦旅行网